生于忧患——“我与教育改革共成长”征文
隆安县都结乡天隆村小学教师 农喜耀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教育改革,与时俱进。
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教师——教育工作一线的践行者,更应率先垂范,高瞻远瞩,更新理念,好学善学,取长补短,不断更新、升级自身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组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现代化学习工具,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形成学习型社会。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知识积累如滚雪球般倍增,以致有人用“知识爆炸”来形容。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已满足不了现代教育需求,于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居于上述思虑,十几年前,在这大山里,虽然交通还很闭塞,信息还很不畅,但我却尽可能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传播媒介关注教改动态,搜寻一些微机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一些微机的基础知识。为了能买到一台电脑,我省吃俭用。2007年7月,倾尽全力,终于如愿以偿,如获至宝。
之后,一有空闲,一本《Windows实用技巧与优化》、一本《Office办公应用一点通》便在电脑桌上翻开……
2010年村级公路修通,我才能借助交通工具顺利走出大山,到南宁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考试,几个科目都顺利通过。2011年我决定走出去参加成人高考,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函授学习。
很多人参加函授学习仅为一纸文凭,而我更想得到的是系统知识、技能的提升。所以,我从未落下一节面授课。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这门课的老师讲得非常精彩,使我受益匪浅。
开通互联网后,我经常去搜索、甄别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趋利避害,使互联网成为一种工作、生活的有力工具。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借助互联网,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分享外面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我多年的梦想。2014年春季学期,梦寐以求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进入我班教室,使我们向教育现代化迈进了重要一步。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大,不少先进教学设备已充实到基层一线,但有的先进设备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2015年春季学期,为推进我乡教育改革,使我乡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结乡中心小学领导决定组织全乡各村校校长在天隆村小学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由天隆村小学校长和我用多媒体设备分别上一节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公开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泽东主席曾不止一次地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居安思危,好学不倦。有这样的开国领袖做丰碑,各行各业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在奉献,方成就如今蒸蒸日上的强盛中国,华夏之幸也。
创业难,守业更难。
蒸蒸日上之势是否能持续?强国梦是否能成为现实?就看是否能有一代代优秀的华夏儿女来传承。
那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从哪里来?
不言自明——要靠一支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负责任、敢担当的教师队伍来培养!
今日中国,物质之丰富前所未有,但在享受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考未来——可持续发展。